我国古代的日子是什么样的?从我国几千年撒播下来的一幅幅青绿山水、富贵贩子的画卷中或许能够一窥终究。近来,会聚天津博物馆和重庆我国三峡博物馆两馆很多宝贵保藏的原作性书画大展“人世有味是清欢——明清画境中的日子现象”在重庆我国三峡博物馆开幕。
展览以绘画体现的“古人日子”作为切入点,展示我国古人的日子场景、日子品尝和日子情味。展品中,董其昌、陈洪绶、石涛、沈周、文徵明、唐寅、恽寿相等全部露脸。天津博物保藏清代名画《万笏朝天图卷》、明代文征明《林榭煎茶图卷》,重庆我国三峡博物保藏明代唐寅《韩熙载夜宴图》等也是可贵展出。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展览合计展出书画著作60件/套,分为“此心安处是吾乡”(风土人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文人雅事)、“百年人事知几变”(世事沧桑)三个单元,给观众呈现明清时期人们日子的方方面面:岁时节日、文娱休闲、物质出产日子……从民间到宫殿。
此次展览策展人,重庆我国三峡博物馆陈设展览部王麒越告知汹涌新闻,此次展览是重庆我国三峡博物馆与天津博物馆一起策展的原创性展览,除了聚集很多名家名作,策展思路也有别于过往。“以往咱们举办的一些古代绘画展览,要么从人物、花鸟、山水等不同的绘画类别来区分展览主题,要么侧重从绘画开展史或绘画流派来叙事,很少从绘画自身的故事性来切入。”王麒越说,“我觉得开掘绘画自身的故事内容也很风趣,也能够拉近观众和文物的间隔,所以此次策展从绘画著作的故事性下手,分别从民间、文人、宫殿三个视点切入,展示古代的习俗人情、文人雅事和宫殿日子的变迁。”
展览现场
王麒越介绍,天津博物馆和重庆我国三峡博物馆都是以书画保藏见长的博物馆,书画保藏在全国的博物馆中都比较闻名。重庆我国三峡博物馆保藏绘画藏品以宋代以来山水、人物、花鸟画名家著作为主,又以明清至民国时期尤为出色,著作既有川渝本地名家,一起又会聚南北、兼容并蓄。天津博物馆保藏绘画画科全面,体裁丰厚,形式多样,在多而精的一起,更有可贵的国内传世孤品在藏,此次展览是在充沛发掘两馆保藏绘画资源的基础上一起策展。
展览合计展出60件/套绘画著作,其间天津博物馆37件套,重庆三峡博物馆23件套,包括董其昌、陈洪绶、石涛、沈周、文徵明、唐寅、恽寿平、蓝瑛、黄慎、华岩等名家名作。其间天津博物馆保藏的清佚名《万笏朝天图卷》是初次在天博以外的国内博物馆展出,该件著作是范仲淹裔孙范瑶为留念乾隆六下江南四次登临天平山,延聘名画师精心所绘,再现了乾隆南巡到姑苏城西一带的山川现象、贩子习俗和隆重的迎驾局面。
重庆我国三峡博物保藏明代唐寅摹《韩熙载夜宴图》也是可贵展出。《韩熙载夜宴图》是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名画佳作,原作为五代时期顾闳中所绘,现存为宋摹本,此画翔实记录了五代十国南唐时期上流社会的家宴状况。而此次展呈现藏于重庆我国三峡博物馆的《韩熙载夜宴图》为明代唐寅所摹。
明 唐寅《韩熙载夜宴图》(部分)
“这件《韩熙载夜宴图》也是观众票选的我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在我作业以来的十余年间,形象中就展出过两次,这是第三次。由于它是明代描摹著作,跟故宫的宋摹本在内容上也并不彻底相同。唐寅在描摹中进行了再创造,画中融入了明代姑苏区域文人对园林居室艺术的装修布局和吴门画派的山水艺术风格。”王麒越说。
展品赏析:
榜首单元“此心安处是吾乡”
《清明上河图》 明 仇英(款)天津博物保藏(部分)
《清明上河图》 明 仇英(款)天津博物保藏 (部分)
《清明上河图》 明 仇英(款)天津博物保藏 (部分)
《清明上河图》 明 仇英(款)天津博物保藏 (部分)
《清明上河图》 明 仇英(款)天津博物保藏 (部分)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国都汴京繁荣现象,以及汴河两岸的天然风光、习俗习俗、贩子日子等等,是后世研讨宋代政治经济、前史文明的重要材料。
明代画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明代姑苏的大街、商铺、城市建设、宫殿表里、习俗习俗等城市相貌。画中共绘有两千多个人物,直观地反映了明代姑苏区域的习俗习俗。
此图卷尾署款“仇英”实践为托仇英之名而作的“姑苏片”,即民间作坊所作的产品画,但其艺术水平较高并不失为明代画作中佳品。画卷从郊外、城内到郊外三部分缓缓打开,构图丰满,制作精巧,内容包括了出产、日子、文娱休闲等方方面面,对研讨城市开展与习俗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岁朝图轴》明 周道行 天津博物保藏
周道行,生卒年不详,字伯达,万历(1573—1620)间以绘事闻名。吴县(今江苏姑苏)人。善山水、人物。
画上乾隆御题:“围炉献岁聚春斋,椒盏辛盘一室皆。更有佳朋过略彴,任教冲弱闹庭阶。柳黄梅白侵寻冶,画意诗情次序排。所喜能传夫子志,老安友信少斯怀。癸卯(1783)新正御题。”
钤印:“古希皇帝之宝”朱文印、“犹日孜孜”白文印、“嘉庆御览之宝”朱文印、“宣统御览之宝”朱文印、 “乾隆鉴赏”白文印、“嘉庆鉴赏”朱文印、“三希堂精鉴玺”朱文印、“宜后代”白文印等宫殿保藏印。
“岁朝”即“岁旦”,一般指的是阴历正月初一。《清嘉录》载:“岁朝,开门放爆仗三声,云辟疫疬,谓之开门爆仗”、“围炉中烧巨煤墼,曰欢欣团,凡岁朝元宵而止”,有欢欣春节之意。图中正屋里一家老小围炉守岁,炭火正旺,也印证了文献记载的内容。
以“岁朝”为主题的绘画触及人物、花鸟等方面。花卉图画多以瓶中插梅花、水仙、灵芝等植物;桌上摆放柿子、石榴、佛手等涵义吉利之意的瓜果为主,名曰:“岁朝清供”。人物画多体现习俗、习俗,家人团圆、喜庆吉利。这些著作为咱们考证前史上的节俗、习俗供给了丰厚的材料。
《曝书图轴》 李誉 天津博物保藏
李誉,生卒年不详,字永之,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工山水、花卉,早年甚有名誉,暮景颓唐,卒于焦山天然庵。
曝书是我国古代藏书家保存书本的重要办法,曝晒书本能够到达除湿、防虫的效果。
东汉崔寔[shí]在《四民月令》中记载:“七月七日,暴经文及衣裳不蠹[dù],习俗然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明确指出,曝书“需要晴时,于大屋下凉快处,不见日处曝书”。曝书不仅是书画维护的手法,仍是一种社交活动,是藏书组织或私家保藏家展示保藏品和文明品尝的机遇,也是文人墨客彼此沟通学习沟通聚会。宋朝的皇家图书馆晒书时,一切书本都对文人敞开,类似群书博览会。
《重阳佳会图卷》 清 允禧 天津博物保藏(部分)
《重阳佳会图卷》 清 允禧 天津博物保藏(部分)
《重阳佳会图卷》 清 允禧 天津博物保藏(部分)
《重阳佳会图卷》 清 允禧 天津博物保藏(部分)
允禧(?—1758),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第二十一子,谥靖。字谦斋,号紫琼,别号紫琼崖道人、春浮居士。善书、画。山水笔致洒脱,画风清淡,得力倪瓒。
每年阴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九月初九,日和月皆与九相逢,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一起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以为九九重阳是吉利的日子。重阳习俗活动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九月)命家宰,耕耘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献身,告备于皇帝。”由此构成了九月九祭天帝、祭祖的活动。人们还会在这天举办放纸鸢、佩朱萸、饮菊花酒、登高远眺等活动。
《货郎图轴》 清 无款 天津博物保藏
以货郎为体裁的绘画著作始见于北宋。宋代经济繁荣、民生富庶,产品交易成为促进经济开展的重要途径。走街串巷的货郎,在推进产品经济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效果。货郎担上的针头线脑、胭脂水粉、儿童玩具等日用杂货,既满意了大众的日常日子需求,也给人们带来了购物、欣赏的欢喜,以及各种别致的见识。货郎挑担走街串巷的习俗,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村庄还保留着。
《盲叟图轴》 清 黄慎 天津博物保藏
黄慎(1687—1772),初名盛,字恭寿、恭懋,号瘿瓢子,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扬州八怪之一。家贫,遂学画,拿手人物、山水、花鸟。
瞎子画是人物画中很小众、很特别的一个类别,咱们现在看到的画作多是瞎子打架、玩乐器等,画家笔下的群盲图,人物面部表情生动而有生机,无论是嬉戏打闹,仍是摆摊算命,都有他们自己的快乐和共处的形式,身体的残疾和日子的艰苦都不足以打败他们。他们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他们的喜怒哀乐相同也是一般大众日子中的点点滴滴。
此图为画家45岁时所作,以很多留白的布景作人物特写,用笔纵逸洒脱,衣纹多圭角方折,面部神态勾画细腻,略施淡赭色,明暗过渡天然,立体生动。
《村斗图轴》 清 谢彬 重庆我国三峡博物保藏
谢彬(1601—1681)明末清初画家,初名份,字文侯,号仙癯,上虞(今属浙江)人,后随父居钱塘(今杭州)。工写真。
小小村落也有不安静的时分,这不,打架了!抵触中心,两个赤裸着上身的男人被人用力拽着,正隔着一道小桥对骂,假如没有旁人拉着,估量还会冲上前去接着拉扯。桥中心站着一位持杖白叟,摇摆着双手劝止着,避免抵触再次晋级。桥两头有人在大树后伸头观战,一只小狗在一旁汪汪大叫,好像在助阵。好一幅生动风趣的习俗风情画。
《水灾图卷》 清 张烈、谢璞 天津博物保藏
《水灾图卷》 清 张烈、谢璞 天津博物保藏
此图为康熙甲申(1704)年武林谢璞(字楚玉)、张烈(字又浦)合绘,引首吴世焘作《全城图叙》,(清)翁心存《全城图诗》著录。
画卷描绘了扬州别驾金公镇守高邮(今江苏扬州)的第二年,即丙子(1696)年,时逢淫雨成灾,河水暴溢,盂城西南隅接大湖,地形卑薄,洪流直薄城下,城危如累卵。金公亲率吏民实行泥沼,坚筑两关、上下闉阇,又设厂煮糜,通过三昼夜的艰苦奋战总算得以保全全城,却卒于河事,后人感念其恩,作图以纪。画卷以谨慎的翰墨实在复原了其时吏民同心抗洪的局面,人物交叉组织有序,与场景构成照应,不失为纪事著作中的佳作。
《採药仙人图轴》 明 朱约佶 重庆我国三峡博物保藏
朱约佶,明宗室,号云仙,又号弄丸山人。明宗室靖江王朱守谦之裔,专以修炼为事。工诗,亦擅书画,画风近张路。有《观化集》,所作诗皆论内丹之旨。
图中一仙人持杖提篮,篮中有药,杖上有果。目光如炬,长髥洒脱,衣衫大开,洒脱不羁。墨线为主勾勒人物形体及衣衫走向,行笔用墨天然洒脱,有趁热打铁之势。草药与仙桃略施五颜六色,使水墨的画面有了亮点,更显著作的浓艳古拙。
画中题跋为“先生醒醉定无极,无极有象定玄计。提得归来神鼎烹,夜深青凤中天吸。”落款,靖藩云仙诗画。钤有“帝室宗亲”朱文方印,“靖江仙吏”白文圆印,“云泉印信”朱文方印。
《辟纑图卷》 明 周臣 天津博物保藏(部分)
《辟纑图卷》 明 周臣 天津博物保藏(部分)
周臣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明成化、嘉靖间,字舜卿,号东邨,吴(今江苏姑苏)人。明代中期闻名工作画家,唐寅、仇英皆出其门下,拿手画人物和山水,画法严整工巧,首要取法于李唐派系。
辟纑:[bì lú]。是绩麻和练麻之意。谓治麻之事。绩麻的意思为:把麻搓成线。我国麻纺织的 前史比丝绸更为悠长,古人最早运用的纺织品便是麻绳和麻布,大麻布和苎麻布一向作为大宗衣料,从宋到明才逐步为棉布所代替。
第二单元“一蓑烟雨任平生”
《桃源图卷》 明 宋旭 重庆我国三峡博物保藏(部分)
宋旭(1525-1606),字初旸,号石门,后为僧,法名祖玄,又号天池发僧。浙江嘉兴(一作湖州)人,居松江。工山水、人物。画学沈周,能作大幅,翰墨苍劲,世称“苏松派”,为吴门派支流。
1600多年前,陶渊明《桃花源记》面世,给人们描绘了一个安静、平缓,自在相等的和谐社会。所以,“桃花源”从陶渊明的笔下,走进了万千我国人的心里。
画家以叙事情节或单个场景再现桃源的绝美,桃林与流水是画中不行代替的视觉元素,村居的尘俗风情被放入抱负的隐逸国际里,充满了诗性的表达。
《 虎丘看月图》 明 张宏 重庆我国三峡博物保藏
张宏(1577—1652)宇君度,号鹤洞,吴县(今江苏姑苏)人,明代绘画大师。善画山水,注重写生,笔力陡峭、墨色湿润、千山万壑、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他画石面皴染结合作为其特征。所作适意人物,形神俱佳,散聚得宜,是明末吴门画坛中的中坚人物,吴中学者爱崇之。
图右题跋曰:“适有客持罄室翁同凤洲中丞虎丘看月图,余爱摹之,愧无毫末类似,时己巳夏月。”由题记可知树下看月的三人之中,有明代吴门书画家钱榖(罄室)和闻名文学家王世贞(凤洲),该著作是张宏的摹本。
明代诗人沈明臣有诗曰:“中秋看月何处好,除却十洲与三岛。东南胜事说姑苏,最好历来是虎丘。”明清时期,姑苏人就有中秋夜在“吴中榜首名胜”的虎丘山赏月观景的习气。
《松庵读书图》清 石涛 重庆我国三峡博物保藏
石涛,清代画家、我国画一代宗师。法名原济,一作元济。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广西全州人,晚年久居扬州。明靖江王后嗣,年少遭变后落发为僧,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
款识:“遐想松庵读书处,放垂直探鹤高翥。予时呼起图中人,二载想念同日语。壬午二月春分前五日寄松庵年道兄布道,清湘大涤子写邗上青莲草阁。”
钤印:“清湘白叟”朱文印、“膏肓子涤”朱文印
白云、瀑布、楼阁交叉于重峦叠嶂的林木间,一人于山坞草堂内临窗读书。山间、水岸历来是文人静心读书、修身养性的首选之地。石涛在他写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中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予神遇 而迹化也。”石涛将自己的心灵感触与天然现象相交融,幻想着自己能成为山川的代言人。
《摘梅高士图轴》 明 陈洪绶 天津博物保藏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悔迟、悔僧、迟和尚等,浙江诸暨人。早年师承刘宗周、黄道周,又向蓝瑛、孙杕学画。工诗文,善人物、花鸟、山水,画风上可追晋唐,又承继宋人之法,拿手各种体裁,人物、山水、花鸟都可入画,交融古今,自成一格不从俗变,人物形象略为夸大,山水画有装修兴趣,花鸟挺劲坚固。与崔子忠并称为“南陈北崔”。对后世人物画具有深远影响。
陈洪绶爱梅,咏梅、画梅、赏梅。画梅必求古意、造型求虬曲,以为不曲不虬则不古,不古则了无意韵。
梅花是高尚的仕人品质标志,也常常用来隐喻“出生”的心思诉求。陈老莲天分异常,终身却阅历了几回科举落榜,国破家亡,贫困潦倒。明朝消亡那年九月,他在诗中写道:“二王莫劝我为官,我若为官官必癏。几点落梅浮绿酒,一双醉眼看青山。”终身的悲欣在这诗中展示一目了然。
《林榭煎茶图卷》明 文徵明 天津博物保藏
《林榭煎茶图卷》明 文徵明 天津博物保藏
文徴明(1470—1559),明代出色画家。名壁,字徴明,后以字行。长洲(今江苏姑苏)人。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全才,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与唐寅、沈周、仇英合称为“明四家”。
此图为文徵明为王毂祥而作。清雅淡泊的田园中,无喧闹、无喧嚣,安静、清闲。小仆烹茶,主人凭栏,院外山间小路友人来访。此卷设色浓艳,用笔精密而苍秀,沉稳而文静,构图谨慎细致,深得皇室喜欢。
画卷上钤有多处皇室保藏印:“石渠宝笈”朱文印、“石渠定鉴”朱文印、“宝笈重编”白文印、“乐寿堂鉴藏宝”白文印、“乾隆御览之宝”朱文印、“嘉庆御览之宝”朱文印、“乾隆鉴赏”白文印、“宣统御览之宝”朱文印、“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朱文印、“三希堂精鉴玺”朱文印、“宜后代”白文印。
《卧游图轴》清 罗牧 重庆我国三峡博物保藏
罗牧,清代画家,字饭牛,号云庵、牧行者、竹溪。江西省宁都县钓峰人,旅居南昌。擅山水,笔意空灵,在黄公望、董其昌之间,得魏石床教授,林壑森秀,墨气滃然,颇具神韵,时称妙品。江、淮间人师之者众,为江西派创始人。
南朝宗炳将平生所游之山川画在墙上,每日观看,似乎自己又游于山水之间,然后到达“畅神”意图。“卧游”理论深深地影响了我国画坛,文人因而借由山水意象,以天然的空旷,山的高大、水的清悠,照见个人生射中的实质。
作者题跋:“幽居卜近石泉飞,苍壁寒云隐翠微 。我欲挥毫图此意,卧游终老亦忘归”。应是“卧游”思维的呈现。
《吴城怀古轴》明 沈周 重庆我国三峡博物保藏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自称石田翁。长洲(今江苏姑苏)人。山水、花鸟、人物皆能,笔意收支宋元之间,呈现苍辣秀润的相貌,一时从者甚众。与文徴明、唐寅、仇英组成“吴门四家”。
著作独具匠心的用大幅书法为主题,下方配山水楼台,虽无远山楼房的开阔,却因雄壮的书风使画作呈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
图中题诗:“阖闾城西晚泊舟,旅怀都在落日楼,前朝往事惟青史,远客新愁上白头。衰草漫随陵谷变,寒江还绕郡城流,富贵回忆今何在?惟有高台记鹿游。”
《松荫高士图轴》明 程嘉燧 重庆我国三峡博物保藏
程嘉燧(1565—1643),字孟阳,号松圆、偈庵。晚年皈依释教,释名海能。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今安徽休宁)人。能诗善山水,学黄公望、倪瓒,翰墨枯淡,韵格并胜。
“高逸”者,具有典雅脱俗,洒脱不羁性情的人,又或指隐居者。在我国画中,常见高逸之人或行于山中,或泛舟于湖,寻一份自在安定的精力安慰。
《关山行旅图卷》明 萧云从 重庆我国三峡博物保藏
《关山行旅图卷》明 萧云从 重庆我国三峡博物保藏
《关山行旅图卷》明 萧云从 重庆我国三峡博物保藏
《关山行旅图卷》明 萧云从 重庆我国三峡博物保藏
《关山行旅图卷》明 萧云从 重庆我国三峡博物保藏
萧云从(1596—1673),字尺木,号默思、无闷道人、钟山白叟等,安徽芜湖人。通晓六书、六律,工诗文,善画山水,兼长人物、花卉。曾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参加复社,与阉党集团奋斗。入清后隐居不仕。其人物画首要承继了宋代李公麟的白描法,亦吸收明代陈洪绶之长,造型精确,形象生动。其山水画独树一帜,翰墨清疏苍秀,饶有逸致。他的画在家园芜湖区域影响甚大,构成了“姑熟画派”。
款识:“余尝作关山行旅图。凡人物、舟车、园林、廛市罔有不备。同志者观赏不尽,间或摹稜,莫辨真赝。则兰亭书本俱流失,不料复见原迹。遂怅然如遇故人亟存之。当为吾家御史赚去也。七十白叟萧从云识”。
钤印:朱文“钟山白叟”印。
《云山小隐图卷》明 董其昌 重庆我国三峡博物保藏
《云山小隐图卷》明 董其昌 重庆我国三峡博物保藏
《云山小隐图卷》明 董其昌 重庆我国三峡博物保藏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
此卷以水墨写江南夏天山水风光,山石以渴笔皴擦,湿墨点林木以显夏天树之茂盛,丘壑之间的开阔处,平添画面的疏淡空旷之感。
第三单元“百年人事知几变”
《万笏朝天图卷》清 佚名 天津博物保藏
《万笏朝天图》是范仲淹裔孙范瑶为留念乾隆六下江南四次登临天平山,延聘名画师精心所绘。此画富丽堂皇,局面庞大,仅人物就有2000多个,再现了乾隆南巡到姑苏城西一带的山川现象、贩子习俗和隆重的迎驾局面。画面以天平山为中心,衔接支硎山、灵岩山一带的名胜古刹。高义园、白云泉等天平山景区的闻名景点记忆犹新,并且附近的河道、长堤、楼台廊榭、树木郊野、舟船桥梁、牌坊店肆,以及行人、官员、商贩、农户等,都雕刻得十分精密,绘声绘色。
《韩熙载夜宴图》明 唐寅 重庆我国三峡博物保藏(部分)
《韩熙载夜宴图》明 唐寅 重庆我国三峡博物保藏(部分)
《韩熙载夜宴图》明 唐寅 重庆我国三峡博物保藏(部分)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姑苏吴县人。明代闻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华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文人(吴门四文人)”,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韩熙载夜宴图》是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名画佳作,原作为五代时期顾闳中所绘,现存为宋摹本,此画翔实记录了五代十国南唐时期上流社会的家宴状况。而此次展呈现藏于重庆我国三峡博物馆的《韩熙载夜宴图》为明代唐寅所摹,唐寅在描摹中进行了再创造,画中融入了明代姑苏区域文人对园林居室艺术的装修布局和吴门画派的山水艺术风格。
题诗:“身当钩局乏鱼羹,预给长劳借水衡。废尽千金收艳粉,怎么不学耿先生。吴门唐寅。”
钤印:“梦墨亭”朱文印、“唐伯虎”朱文印、“南京解元”朱文印。
题诗:“梳成鸦鬓演新歌,院院烧灯拥翠娥。洒脱心境谁得似,灞桥风雪郑元和。吴郡唐寅。”
钤印:“吴郡”朱文印、“唐寅私印”白文印、“六如居士”朱文印。
鉴藏印:“李氏受轩”朱文印、“李咸中”白文印、“洁白太守之子”朱文印、“花竹琴书赏心乐事”朱文印等。
《韩熙载夜宴图》明 唐寅 重庆我国三峡博物保藏
展览海报
此次展览展期继续至5月20日。
(本文图文赏析资料均由主办方供给)
(本文来自汹涌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汹涌新闻”APP)